别人SaaS已经用了半年,你的MES还没敲好代码?-黑湖智造

别人SaaS已经用了半年,你的MES还没敲好代码?-黑湖智造

谈谈对SaaS协同软件和传统MES的看法。

作者:Max,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专家委员会专家

 

这几年给大家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咨询,接触到一大批很有想法的企业家们,也结识了不少朋友。比起前两年,今年朋友们明显对于数字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他们对于SaaS化产品的问题与思考也更加具体和实际,我简单整理了一下最常听到的共性问题,与大家分享一下:1. 定制化软件和SaaS的微服务有什么区别?2. SaaS能不能定制化开发?3. 云端部署还是本地部署?

4. 数据上云安不安全?

5. 上了系统不好用怎么办?

6. 上云/数字化转型到底有什么好处?

……

对于寻求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来说,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是项目开始的第一步,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。下面我从3个方面对比一下传统MES和SaaS化协同产品,希望可以解答大家上述疑问,欢迎在评论区交流。

 

 

01定制化VS微服务架构    
定制化和SaaS化的软件有什么区别?定制化,就是针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专门做研发。现在许多中小企业认为,只有定制化才能满足业务需求,这其中是有一些盲目性的。我们平时生产中,有时候会遇到客户要求为他们定制一款产品,规格、材料都要根据他的要求来。这样的订单一般来说比咱们日常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要价格高一些,出货也更慢。购买软件也是一个道理。从头开始定制一个软件,不仅要付一笔不菲的费用,还要承担一些隐形成本:

  • 第一,要从0开始敲代码,时间以及资金投入巨大,一个中型项目往往要1-2年才能上线,耗资以百万计;
  • 第二,功能不可拆分,是高度集成,打包售卖的,你要买,就上全套,你想单独购买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功能,那不好意思,没法卖。
  • 第三,深度定制的功能不一定能适配新业务需求,花重金二次投入进行功能改进也是常有的事;

相比之下,SaaS化产品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。

功能模块上来说,SaaS化产品就像乐高积木一样,各个模块都是“标准件”,拿起来就能用。但“标准件”并不意味着产品不能满足各个工厂的个性化需求。

首先,在功能选择上,不同功能模块可以组合使用,也可以单独使用。企业能根据具体情况,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,进行“哪里不足补哪里,好钢用在刀刃上”。

其次,对于具体的管理流程和方式,SaaS产品可以通过配置的方式来适配个性的管理需求。咱们使用微信,不想收到群消息提醒,那就设置消息免打扰即可,SaaS产品也是一样的。

除此之外,SaaS产品因为不断进行功能模块动态升级,可以跟公司业务发展“与时俱进”,不用担心上线完之后,过了几年软件就不好用了的情况。

有的朋友问SaaS为什么年年收费,实际上这是在保护咱们企业的利益。

首先咱们的年费是远低于定制开发项目的费用的,咱们上线的时候不用担心一次性成本高。其次,如果用的不好,第二年我们可以不续费,马上止损。你想想,SaaS公司为了长久发展,敢不好好打磨产品吗?

所以说,从实用性上说,SaaS化的模式优势在于:

  • 节省投入,低成本高回报。
  • 按需配置,快速灵活上线。
  • 持续迭代,订阅永享升级。

 

 

02本地部署VS云端部署    
也有一些企业在纠结的另一个问题:本地部署还是云端部署?我的答案是:放在云端比本地要好。相对于本地部署,云端部署模式在成本、稳定性、安全性、拓展性、运维、上线周期等方面,都有明显优势:
这里还是重点讲一下安全性的问题:云端就是不稳定,不安全吗?当然不是。坐飞机安不安全?有些人觉得很危险。但从事实数据来说,飞机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一种交通方式。云端安不安全?我们也拿事实来说话。富士康公司大家都熟悉,他们之前在本地部署了一套服务器,结果遭遇黑客用病毒软件“DoppelPaymer”攻击,窃取文件并删除了20-30T的备份,勒索2.3个亿

但是我们的云一般都用的是阿里、华为、微软、AWS等世界顶尖的云服务商。他们有成千上万名安全工程师负责日常安全运维。安全控件水平和防控体系的完备性都是本地部署不能比的。黑客根本奈何不了。

并且,我们的数据在云端的多个服务器都有备份。以某个云服务商为例,我们的数据存储在他们在华东和华北两个区域的数据中心的6个不同服务器上,除非这两个地区的6个服务器同时发生了毁灭性的灾难,数据才会丢失。

整体而言,采用云端部署方式,数据更安全,成本低,可以实现快速部署,迅速复制到多车间和多工厂。

 

 

03管控VS协同   
前面说的都是偏技术和偏实施的东西,最后我想谈谈自己干工业软件这一行的初心。这几年来,“企业上云”这个事儿大家都在谈。但是上云究竟为企业带来了什么意义?咱们企业要数字化转型、要上云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?数字化软件背负着怎么样的使命?可能有人会说,那我数字化转型不就是为了强化管理吗?对,也不对。年初有个老朋友姓杨,私下找我诉苦,说他们MES项目做一半做不下去了,让我给出出主意。具体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,这里就不展开了,但是我们的一段对话让我记了很久。

我当时问他:

老杨,咱们厂当初想上系统的原因是什么?

老杨:

生产管理得转型啊?现在订单都是小批量多品种的,生产节奏那么快,不转型管理怎么跟得上呢?

我:

那你现在管理明白了吗?

老杨:

说明白吧,好像也不明白。我现在一些生产数据是有了,花点儿时间整理也能算出一些指标来,但就是这个生产节奏,一直没法儿加快。工人跟我说,有时候他们早上8点半到工位了,结果仓库那边物料还没给运过来,再去联系仓库又得耽搁半小时。

我:

你这叫想当然。管理管理,不仅要“管”还要“理”。

 

“管”是管控,传统MES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去设计的。以前大家都是大批量规模化的生产模式,你把工人管到位了就能出效果。现在呢?现在咱们是小批量多批次,是柔性生产,讲究的是响应速度,是灵活性。所以不仅得“管”还得“理”。怎么“理”呢?咱们工厂内部得讲究高效协作。比如说我这边计划下发下去,车间马上就能收到,仓库也能马上根据相应的计划配好物料送到车间,然后车间快速进行生产,这就是高效协作。再比如我一个半成品工序完成了,需要质检。这时候质检员根据报工信息马上就从小办公室来车间了,不用工人再去叫,检查完马上送到下个工序,这就叫高效协作。

所以说咱们上系统,不能搞成一个自下而上的单向汇报系统。你一个老板再牛,车间现场出了新情况反应能有一线工人快吗?不可能的。咱们得把这些有用的信息分发到各个需要的岗位上,让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和技能,各司其职,高效协作,工厂整体效率才能提升。

所以说咱们之所以要“上云”,一大原因就是“云”能帮助大家实现跨时空地域的“协同”。这样的协同不仅在工厂内部发生,也在异地多厂之间,还有企业内外发生。

 

比如说集团总部要灵活调配资源,得跟全国各地的各个工厂打通数据来协同。

再比如马云前段时间也在说的“新制造”,就是把工厂、外协工厂、供应商、物流仓储、消费者全线打通,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协同。

所以说,数字化软件的终极使命,是帮助大家实现高效协同。这也是我多年来的初心。

话闸一开说得有点多了。以上是我个人粗浅的经验和见解。关于SaaS化工业软件,大家有什么想和我交流的,欢迎留言,再次谢谢大家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